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2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教学设想】
  1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 5 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②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 、重点难点:
  根据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文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学难点:一,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二、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㈠   教学方式:
  学习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把学到的技巧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使本文的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 、三读: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
  2 、设置情境: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和视频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
  3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 、课外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