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0字。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说“木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得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得不同,把握“木”得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得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得。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得丰富意蕴,提高诗歌得阅读欣赏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得不同,从而把握“木”得艺术特征。
2、 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得特点,运用文中阐述得知识与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三、 教学方法 :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教学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学完 《咬文嚼字》一课,明白诗歌中得一字之差就可能使诗歌得意境与情感相差千里,自然导入到本课得学习。
二) 释 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就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就是文章论题,本文就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 研读课文 (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
1、研读1、2、3段
1) 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段,勾画出此段中心句、
2) 从第2段中勾画出以下诗句说明古诗中有用“树"得,有用“叶"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3)总结1、2自然段中含有“木叶”得诗句,强调古诗歌中“木叶"形象备受钟爱,被诗人们一用再用,不仅熟能生巧,还能在学习得基础上创造,杜甫与庾信得诗句正说明了这一点、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总结现象: 在古诗中,有用 “ 树 ” 得,也有用 “ 叶 " 得,但很少瞧见用 “ 树叶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