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祝 福
教材分析: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收入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小说通过描写处于农村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和寂然死亡,展示了当时封建、迷信、人情冷漠、愚昧落后的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摧残人性和“吃人”的本质。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其小说充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
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伦理和封建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名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远甚于男性,尤其是农村的最底层的妇女。鲁迅在《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脉络;
2、 分析人物命运与鲁镇的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 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 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我”这一起到小说结构线索的人物形象分析;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前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扫清字词,把握故事情节,利用教辅了解作家作品。鲁迅的小说语言看似平淡,却极具深意不易理解,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他的笔法也独具风格,善于批判和讽刺,在故事的时间、结构的安排上也极力的突出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1、 图片上的人物是谁?(鲁迅)
2、 鲁迅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就与之多次相遇,他是什么人?为什么多篇文章被选作教材?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先看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