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70字。

  12.2《变形记》
  教学设计   
  《变形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外国小说。《变形记》是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开拓视野, 理解和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优秀成果, 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 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卡夫卡的《变形记》 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本篇课文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欣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起点, 也是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阅读的重要桥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2.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解决语言障碍, 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作品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理解小说荒诞情节和真实细节的统一。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欣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艺术美的能力,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异化)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1. 探究鉴赏小说的主题;
  2.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
  学生们对于鉴赏西方现代主义作品还比较陌生, 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运用讨论、 探究的方法鉴赏小说的主题, 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是本文的重点。
  《变形记》
  一、导入新课
  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表现主义文学 :
  表现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传。它起源于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文艺领域中获得发展。
  1911年以后,表现主义从绘画界传入文学界,到了20年代获得巨大发展,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到30年代,表现主义逐渐退潮,但始终没有在欧美文坛销声匿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小说家弗朗兹•卡夫卡、美国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