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60字。
学会正确审题 明确答题思路
一、正确审题。正确审题是学生规范答题的前提条件,审题是一个整体概念,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审题目。
(1)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灵魂。从诗歌的题目可以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分析出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贺之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事物命题,可以判断出此诗为咏物诗,基本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和象征。
(2)诗歌的题目能够体现诗歌的意象,概括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雨”就是诗歌的意向,即思想感情的载体。“喜”主要描写和抒写了这场及时雨来临时的喜悦之情。“夜”点明了下雨的时间,更突出了对那细细的雨丝默默飘洒,点点滴滴地奉献给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性格的喜爱。
(3)诗歌的题目可以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怨”字体现了闺中少妇幽怨之情。
古诗中有很多固定的意象,表达了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通过诗题推断出诗歌的主题。如望月、登高、归雁、短笛就可能是思乡怀人之作,灞桥、长亭、折柳、等则表达的是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则是叹人生悲凉,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表达夫妻离散,凄楚悲凉等。
2、审作者。
对于历代的主要诗人,特别是唐宋时期的代表诗人,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了解其人其事,掌握其特有的风格特点。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譬如杜甫,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其诗歌大多体现忧国忧民的主题,表现手法为现实主义,风格沉郁顿挫,旅居四川时也有些体现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清新飘逸的风格。王维半隐半仕,厌倦官场,渴望远离世俗,向往宁静生活,诗风含蓄温婉,充满了山水田园间的恬淡、闲适、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边塞诗人承载盛唐气象,诗风雄浑峭拔,描写边塞风光,表达思乡、反战情绪或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杜牧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置身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所写诗歌含蓄绰约,作品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苏轼虽命运多舛却心胸开阔、旷达,词风雄健豪放,意境开阔,但也不缺乏清丽的婉约词(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清照前期的稳定生活和后期家仇国恨,使她的词具有婉约、凄切、含蓄蕴藉的风格。陆游的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抑郁,收复失地、希望有所作为的壮志使其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3、审意境。
所谓“诗言志”,诗歌主要通过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意象表达个人情感,寄寓个人情怀的。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以诗人的身份深入诗境,通过提炼诗歌中的带有主观感情的客观意象以及直接表述作者思想感情的“情眼”,抓住诗歌的内核,透视诗人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
例如: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本词选择了“晚日”、“寒鸦”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抒情主人公在与意中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