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60字。
《氓》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板块《风骚比兴》的第一篇课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在教学建议上,,它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静静读《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氛围。
启发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文意,感知内容,以“何事秋风悲画扇”起问,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故事内容,理清叙事思路。
点拨法:点拨法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教法,在学生质疑解疑时给予学生点拨。
学法:
诵读感知法:“三分诗情七分读”,在课堂开始我由朗读入手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组合作法: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1分钟回顾所学过的《诗经》名篇导入。“温故而知新”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预习检测:4分钟在朗读中检测预习效果。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准确的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三)10分钟了解文意,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深入赏析文本做铺垫,“何事秋风悲画扇”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