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4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诗歌。
  2.感知意象,把握情感。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河畔()荡漾()
  青荇()揉碎()
  浮藻()长篙()
  漫溯()满载()
  斑斓()笙箫()
  (二)解题,导入新课。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1、康桥是什么?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他有时在葱绿的草坪上,看书或看云,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有时在星光下听水声……,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在康桥,他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这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
  可见告别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仅仅是这些吗,还是什么?请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2、别,告别,离别。可见这首诗是送别诗,情感可能以离别的愁绪为主,那么情感一直是离别的忧愁吗?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解决。
  3、再,又。这是第三次告别康桥。1922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谁又能忍受与魂牵梦绕的康桥的三次离别呢,何况还是徐志摩那可敏感多情的诗人呢?
  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徐志摩多情的内心的世界。朗读诗歌,用声音演绎情感。
  二、整体感悟,诵读体味
  1、指读学生1,其他同学评价。
  2、学生2再读。学生评价。体味情感。师:什么地方声音应高一些?“寻梦”一节中的“星辉斑斓”“放歌”可大声释放心中的蕴藏的情感,也看适当放低,为下一节的急转直下蓄势。
  3、生3读。评价。那里应低柔一些?轻轻的,悄悄的。哪里最低沉?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哪些地方应该停顿?作别西天的云彩(突出依依不舍之情)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心中的压抑与失落)哪些地方应该重读?金柳、(突出惊喜之情)甘心(突出作者沉醉、心甘情愿)轻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