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方法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悲愤的词,导入上,主要是通过初中学过的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设置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
辛词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理解辛词的难点。我就把理解用典的含义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同时又解决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用典”这种诗词中常用手法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最后通过学生范读和教师范读,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水平。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文本范读)、导学案
三、学习方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初中学过的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这样的导语,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已学过的文本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学习
⑴结合课下注释⑥了解作者及词的创作背景。
⑵结合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词意。
⑶反复诵读文本,感受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深刻的情感。
[设计这个环节,意在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探究
辛词的特点之一是关于用事,请以本词为例加以说明。
(提示: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
⑴词的上阕,词人借用哪些人物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⑵词的下阕,词人借用哪些人物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课堂小结
[设计这个环节,意在“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所以对辛词的基本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其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效果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悲愤的词,导入主要是通过初中学过的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设置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