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字。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目标
1.积累、识记重要字词。
2.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
3.反复诵读本文,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识记重要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说明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初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
重点 积累文中重要字词。
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初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导入新课
你知道,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波澜起伏、曲折复杂的学术争论?来,我们分享一下!
一、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关增建,男,1956 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 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 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 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 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各一次,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其他奖项多种。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计量史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贡献: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
科学史
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