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60字。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教学难点:
1、“拿来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概念的辨析
2、“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喻体的本体内涵的正确解读
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影片回顾,激趣导入
展示一组《功夫熊猫》图片,影片中蕴含着浓烈的中国味儿,了解美国人的开放、吸收、兼容并包等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