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3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
  内容时间预设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
  (时间:20分钟) 展示预习目标:
  一、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苏东坡被贬黄州的遭遇,以及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 对照学案及预习目标完成对文本的预习和认知,填写在导学案中 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提前对文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
  (时间2分钟) 一、学习目标展示
  1.通过朗读分析,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与《赤壁赋》比较,体会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2分钟)
  以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文字导入。
  三、PPT展示:课堂导入的语言。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简单回答,为最后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做准备。 在学生课前预习认知的基础上,结合道家的思想,加深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理解
  明确学习目标,让整节课的学习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质疑解疑,自主思考,合作探究(25分钟) 1.通过朗读分析本文作者的情感如何发生变的?以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2.复游于赤壁之下为何而悲?
  通过和《赤壁赋》比较进行分析。
  3、苏轼以“夜逢孤鹤”“梦会道士”作结有何深意?是真有其梦还是假梦?这一情节传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通过和《赤壁赋》最后作者的说理进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4、了解作者受到的庄子思想的影响。(PPT展示)
  5、通过学生熟悉庄周梦蝶和逍遥游来理解道家的那种超尘脱俗和逍遥物外的思想。
  6、延伸阅读苏轼在黄州时的其他作品,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7、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醒来后寻找道士,而“不见其处”?
  8、联系实际生活,谈一下面对困境,我们该怎样实现突围。
  【知识链接:】中国唐宋时期,是佛家、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发展、融合并达到一定高度的特殊时期,而由于皇室一脉对道教的极力推崇,道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随之达到了极盛。而苏轼正是这一复杂时期的特别代表人物。后世有很多学者研究认为,苏轼的思维特点是“三家合一”,即佛儒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体现;也有学者认为,苏轼的思想应该是“外儒内道”,禅宗思想对于他的影响并不很大。
  虽然对于苏轼的思维方式一直是说法不一,但是如果仔细去品味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词表达,我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