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50字。

  《静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结合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引导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训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
  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起头,同学们来接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兼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诗经》。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学生各抒已知,教
  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雅”是宫廷乐歌。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艺”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