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00字。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
  一、导语设计
  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
  出示幻灯片
  师: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子
  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
  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
  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正是由于你们多样化的思考,才使这首诗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是老师的想法是把它当作一位女子来看待。在古代,男子离开家乡女子在家守候,是一种更常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师: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我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的'诗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