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5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透过社会环境品赏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小说的文体特点等。
  2、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课件素描纸铅笔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语设计:
  同学们好!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称他为“变色龙”,因为他趋炎附势,随“势”而变——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看他又给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
  一、整体感知:(3分钟)
  1、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感知作品思路。
  学生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课文塑造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2、释题:
  课文的题目,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讲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语是“人”,修饰中心语的有“装”套“子”。那么,这个人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中去探个究竟。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尝试给别里可夫画像(要求画像前不看课本前的彩图)。
  三、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7分钟)
  1、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分析课文,思考
  教师引导分析:小说讲究三要素:典型人物、生动的情节、真实而典型的客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别里可夫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套子”和本小说的这三要素有何关系呢?
  2、生快速地默看课文,分析、发言,教师归纳
  A、分析“套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提示:外表装束处处用套子隐藏;思想行为时时用套子约束——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等,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套子。)
  ①外表的套子是什么样的?划出、品读标志性的句子。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细读第1自然段,筛选信息。)
  标志性的句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黑眼镜、棉花堵住耳朵眼、坐马车让车夫支起车蓬”等。
  原因: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在借套子躲避现实,封闭而怀旧。)
  ②他思想的套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精读第2、3自然段,找出概括性句子。)
  用套子套自己:“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