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
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
判断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倒装句,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倒装句,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③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
④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⑤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
⑥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句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
问题探讨(1)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明确:共三次演奏。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深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一闻琵琶邀相见 )
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闻琵琶诉沦落 )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三闻琵琶青衫湿 )
(2)在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音乐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曲中带情:
好处:情声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
4、叠词: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四、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创)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