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4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2、欣赏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用比喻、叠词、烘托等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把握,掌握描写音乐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家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我多想看看一切美好的东西啊!”家人请来莫扎特弹奏小提琴曲子后,盲人激动地说:“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这位盲人带着满足的神情闭上了眼睛。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人的共鸣。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琵琶女。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2、欣赏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三、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苦难,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价值最高的是讽喻诗。讽喻诗主要内容:
  1、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2、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