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70字。
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不断更迭,也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根植于网络土壤的表达方式成为流行语。比如,根据电影《流浪地球》中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网友效仿出“祝福千万条,健康第一条”等各种表达,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田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晒”“上头”等词语动作性强,画面感足;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侈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蛮拼的”“萌萌哒”这样网感十足的词语,让表达多了几分灵动与时尚;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场景,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人民日报》曹雪盟《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因为语言的不断更迭,最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
B.网民创造的生动鲜活的网络热词,反映着网民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C.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已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让人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进程,也真实的反映了民情民意。
D.网络热词简洁精炼,善于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针对生活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逐层深入地论述了热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总分式展开论述,语言鲜活生动而又逻辑严密。
C.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部分网络热词,说明网络热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
D.第五段中列举多种多样的网络词语,证明网络热词的快速更新为语言演变带来了新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层出不穷,只要了解网络热词和流行语的意思和用法,就能进行网上冲浪。
B.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行车安全提示语被网友效仿,应用于不同语境,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C.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有讲究,要注意使用的场景和用语的规范,否则就会引起尴尬和不适,变得低俗粗鄙。
D.只有那些能够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的网络热词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新西兰月边海域采样的鱼类中,不仅鱼类内脏中有微塑料,甚至肌内组织中也发现了微塑料成分。
这项研究显示,鱼类吞食微塑料后,肠道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影响鱼类消化系统等功能,最终可能影响其生存,损害程度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研究发现微塑料还会通过肠壁进入鱼类肌内组织,影响其健康,而人类在食用这些鱼肉后,也会不知不觉地摄入微塑料。研究人员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