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40字。
第六单元 12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糟粕 摩登 恬不知耻 煤碳资源
B.陷井 自诩 徘徊不前 积毁销骨
C.佳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磕头贺喜
D.时髦 给予 走投无路 勃然大怒
【解析】 A项,碳—炭。B项,井—阱。 C项,唐—堂。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
D.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解析】 B项中的“进步”是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和历史文化的基因、当下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黄河文明____①____,以黄河为隆起的书脊,以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为延展的两页,书写了中国古典文艺最为华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必须架起通往历史和文化的长桥。以黄河文化精神为支撑,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
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还必须_____②____。不少文艺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范围、人生经历和心灵体验,因为专业、行业局限,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和辽阔的社会生活、浩荡的时代洪流多少有点距离。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板凳甘坐十年冷,扎扎实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才能为作品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美是艰难的,少走一步,都有可能半途而废。古典时代,黄河区域文化和文艺的高峰最多。今天,所有想要冲击文艺高峰的人们,必须栏杆拍遍,站在前人的肩头,披沥俯察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才能捧出配得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心血之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高原”“高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达出最美的意境。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捡些菜叶,用盐浸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C.如果说经史子集为中国的“父亲文化”,那民间故事和歌谣则是“母亲文化”。
D.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江沿海登陆,成为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第二个台风。
【解析】 文中“高原”“高峰”是比喻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