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四 《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0分钟,55分)
一、基础达标(21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平安
B.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晓
C.在明明德 明:彰明
D.无辞让之心 辞让:推让,谦让
【解析】选A。A项“安”应为“舒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任重而道远 惑而不从师
B.质胜文则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欲修其身者 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C。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并列;后一个表示转折。B项中两个“则”,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是动词,表判断。D项中两个“其”,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解析】选D。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也是省略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知止而后有定
D.不足以事父母
【解析】选B。A项,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C项,止,动词作名词,目标所在,要达到的“至善”境界。D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