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960字。

  第14课 篇目(二)__荷塘月色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通常文人都会用他们笔下的事物来寄托他们的心情。正如采菊的陶渊明采的是一份高标超逸,爱莲的周敦颐爱的是那不染不妖,画竹的郑板桥画的是一份亦刚亦柔,而葬花的黛玉葬的是一怀自怜自惜。月下荷塘漫步的朱自清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深情在这里倾泻,在自然和谐的月色中品尝暂时摆脱现实的淡淡的喜悦。
  让我们与朱自清先生相约于月下的荷塘,聆听他那支“颇不宁静”的心曲。 1.分析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揣摩重要词句的含义及修辞效果,鉴赏文章的语言艺术。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任务驱动一 阅览资料•认识作者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为名。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
  [评价] 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赞他和闻一多:“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典型事迹
  求真的朱自清
  1930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来信,信中毫不客气地对朱自清指出,那段“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真,树上的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对于这位普通读者的质疑,朱自清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非常重视,并决心要把此事的真相弄个清楚。他在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无果后,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赞成那位读者的看法。连昆虫学教授刘崇乐也对此不置可否。
  自接到陈少白的质疑信,朱自清总因“有这切己的问题在心里”而耿耿于怀。其间,他非常关注所有这方面的探讨,更十分留意蝉在夜晚是否会叫。而且,他也曾两次亲耳在月夜听到了蝉声,也就是说,蝉在夜晚会叫的描写没有错。
  [情境活动]
  从对待蝉是否会在夜间鸣叫这件事上,你看到了朱自清先生什么样的可贵品质?
  答:                                    
  参考答案:夜间蝉是否鸣叫这件事在他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贯治学严谨的朱自清来讲,却容不得半点的含糊。这不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