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字。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及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的悲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体会“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会人性的美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点]、[难点]:
“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雨果(课件展示,雨果及画像后移入)
二、简介作者
学生讲解自己了解的雨果,教师根据情况,用课件展示雨果的生平创作
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182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战斗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宣言《<克伦威尔>序》,成为了新文学运动的领袖。1830年雨果创作的另一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上演,敲响了古典主义的丧钟,标志着雨果成了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和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
1831年,他完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51年他的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有揭露和批判“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的《悲惨世界》等重要作品问世。1872年他发表诗体日记《凶年集》,诗体日记以高昂悲壮的笔调赞颂了法国人民在巴黎公社和普法战争中的英勇斗争以及所体现的高贵品质。1874年雨果创作了他最后的一部名作《九三年》,真实地描写了共和国军队残酷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故事。
三、《巴黎圣母院》内容精要
学生阅读书上注释1。
板书课题(课件飞入)
四、课文节选部分精读
问1、看一下题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你有疑问吗?请说说你的想法。(生思考回答)
问2:“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生:伽西莫多在格雷沃广场受刑,受尽了周围人的侮辱诅咒之后,受到他伤害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伽西莫多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问3、伽西莫多为什么要受刑?
生:受了其养父、神甫克洛德·孚罗洛的唆使,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