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2. 理解文本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运用
3. 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体会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见(四)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创作主张,人道主义思想
四、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出示巴黎圣母院幻灯片)
师:法国巴黎圣母院因它的哥特式建筑而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更因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而闻名于世。而雨果本人病逝后也因他的思想和精神被安放在被法国人称为“法国灵魂”的先贤祠。是什么思想和精神使他能够进入先贤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看看雨果究竟有什么样的思想。
(二) 整体感知:
(出示爱斯梅拉达为伽西莫多喂水的幻灯片)
师:这篇文章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就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本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梗概。
生:…..(2名学生主动回答)
师:这两位学生回答的不错,都能抓住节选部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进行概括。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鞭刑和受刑后的场面,以及他的养父克洛德、爱斯梅拉达及观刑群众等对他的态度。
(三) 问题探讨:
师:请问同学们,在文中当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鞭刑以及受刑后,众人是如何对待他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回答。(出示问题1幻灯片)
(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3分钟后,约有4位学生主动回答)
生:……(有两位学生找出许多观刑群众对伽西莫多进行嘲笑、挖苦、讽刺、辱骂的语言及描写,接着有的找出爱斯梅拉达在其他人不给伽西莫多水喝的情况下能够勇敢的走上刑台送水给他喝,说明她善良、不计前嫌,她是美的化身。也有的学生找到了他的养父克洛德对伽西莫多漠不关心的描写)
师:观刑群众不给他水喝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恨他……他长得丑……他劫持爱斯梅拉达……他敲钟打扰了别人休息…..
师:在人们嘲笑、辱骂他的语言中有关于劫持爱斯梅拉达的事吗?
生:没有……
师:在许多城市的市中心一般都有一幢比较高的钟楼,大钟每小时敲响一次,难道人们会因此而痛恨实施这一方案的人吗?
生:不会!(集体回答)
师:人们不但不会恨他们,反而会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相貌长得丑,甚至残疾的人,难道你会因此痛恨他、嘲笑他吗?
生:不会!(集体回答)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如此痛恨伽西莫多呢?
(学生沉思,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