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90字。
浙江省2022年上学期高考期中模拟评估卷(三)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跋涉之旅,此后八年罹(1í)难,它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才能的象征;因此,也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持续不辍(chuò)的象征。
B.将这样的外表抽丝剥(bō)茧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都只是外界加上的“条条框(kuāng)框”,学会摒弃这些“条条框框”后,会更能和别人共情,从而减少冲突。
C.一个记者还有许多必学的“潜(qián)规则”和写作秘诀,如做记者的原则与意气,编辑的考量,新闻标题的暗藏机锋,如何运用“曲(qǔ)笔”的技巧呈现真相。
D.烈日下的考古工地,同事们远远就辩认出了田建文的身影,他斜挎一个老旧的包,脸庞因常年的户外工作而显得粗糙黝(yǒu)黑,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塍(chéng)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过去很长时期,尤其是在鼓吹“儒法斗争”的年代里,“抑兼并”被视为法家的思想,因此,历代“抑兼并”的著名人物,从桑弘羊、汉武帝直到王安石、朱元璋、张居正,都被冠以“法家”称号。然而,实际上正统儒家思想中“抑兼并”的倾向并不亚于法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儒家信条与对三代“井田制”的崇拜,历来是我国“抑兼并”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乙)而王莽作为历代王朝中最“激进”的“抑兼并”实践者,作为以“五均六管”“王田私属”为主要内容的严厉的国家经济统制政策实行者,则是满脑子周公之道的超级腐儒,从没有人试图给他“法家”的头衔。有趣的是,历来被认为具有儒、法两种倾向的思想家在进行辩论时,常常会反戈一击,攻击对方纵容了“兼并”。(丙)如曾被视为“北宋的商鞅”的王安石,就宣称儒家教条主义者(“俗儒”)要对当时的“兼并”狂潮负责:“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而另一方面,汉唐诸儒则无不把“兼并”之泛滥归罪于秦代的法家政策,委咎于商鞅与秦政“信并兼之法”“尊奖兼并之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此 B.统制 C.反戈一击 D.委咎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绪心态能量层级,而决定一个人的能量层级高低的关键自身因素是这个人的使命愿景,即社会动机和心灵境界。
B.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拥有甜美笑容的奥运冠军杨倩,在和全国同学进行云连线时,又对着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体现了奥运颁奖仪式上的“名场面”。
C.当前形势之下,我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开,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对生育三个以内(含三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D.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成年人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引发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5.下列交际用语中,加点词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令尊大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
B.悉闻婚讯,礼成之日,定当携拙荆前往祝贺。
C.鉴于兄台如此真心实意,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D.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有所成,不胜感激。
6. 毕业前夕,为磨砺高三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团委举办了以“青春毅行,超越自我”为主题的徒步登山活动。请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补写讲稿:下面是该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说的一段话,请补写出空格处的内容,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字。(3分)
对每个人来说,① ,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青春也许像流星一样短暂,② ,已经点燃了最美的夜空。青春是美好的,③ 。我们只有肩负起历史使命,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
今天,我们青春毅行,超越自我!
(2)假设你为本活动设计了以下徽标(主色调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