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字。
2021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练习
一、积累和运用。(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崇高是一种精神,历经cāng海桑田,历久弥新;崇高是一种情怀,穿越历史云烟,更臻醇厚;崇高是一种品格,阅尽时代风雨,hàn人心魄。
仰mù崇高,呼唤崇高,是一个民族自尊自强的表现和希望所在。复活的历史告知人们,崇高的精神不是背离人性,不是不讲人情,而是在更高层次上zhāng显人情与人性的伟大。
人性之所以崇高,是因为还有憧憬,还有梦想,还有追寻[甲]也许,这正是缘于真善美的同构,缘于高贵的行走,缘于高尚的精神操守,缘于一种不甘平庸的单纯和[乙]的持守。
[丙]让我们去触摸那些有血有肉、鲜活灵动的灵魂,去品读这些可亲可爱的文字,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迫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甲处标点和乙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省略号 [乙]坚忍 B.[甲]省略号 [乙]坚韧
C.[甲]句号 [乙]坚忍 D.[甲]句号 [乙]坚韧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中的加点成语“历久弥新”的意思是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此处成语运用恰当。
B.“这正是缘于真善美的同构,缘于高贵的行走,缘于高尚的精神操守,缘于一种不甘平庸的单纯和[乙]的持守。”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丙]处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让我们去品读这些可亲可爱的文字,去触摸那些有血有肉、鲜活灵动的灵魂”。
D.语段中的“历史云烟”“时代风雨” “鲜活灵动”“人生境界”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4.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藤野先生》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赞扬藤野先生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
B.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C.《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由北魏郦道元所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答谢中书》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5.默写。(9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三峡》中通过渔民的歌谣进一步渲染三峡萧瑟凄凉的氛围的句子是 , 。
6. 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近日,我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引经据典话诚信)下列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诚信”的句子,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2分)
①人背信则名不达。 ②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③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⑥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2)(环顾身边思诚信)王老师是诚实守信模范,下面是“晨钟”广播台的小记者对她的采访,请你结合语境,帮忙完成。(2分)
小记者:
王老师:比如平时对同学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考试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
小记者:谢谢您!
(3)(撰写报道传诚信)小华同学针对这次活动写了一篇广播稿投给学校广播台。稿件有一些问题,请帮他完善。(2分)
_______________,创诚信校园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近日,我校开展了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我们召开了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分享了诚信小故事,诵读了诚信名言,设计了诚信主题板报。老师积极鼓励我们发现身边的诚信事迹,记录诚信案例。在多种活动中,我们都能明白诚信的意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