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2580字。

  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有四道大题,共11页。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法。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30%以上。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20%。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100~150m3。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机械设备如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水稻作热处理,既可干燥新收割的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消灭水稻表层害虫。
  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粮食高产,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实力。
  (取材于王征兵、林维清、薛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虽已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但粮食安全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这使我国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经济发展中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并存。粮食近期供需虽大体平衡,但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可以充足供应。因此,从政策层面强化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国家在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再次强调,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此外,为了增产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虽短期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致使果蔬个头与所含营养素不成正比,有时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重“量”更要重“质” ,积极推进利用现代技术生产绿色肥料。
  2009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建设,确立了河南、黑龙江、吉林为三大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集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区域粮食储备成本提升,粮食跨区域流通量增加,建设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刻不容缓。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氮气储粮等绿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为保证粮食流通合理顺利,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新时期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尤其是我国紧缺品种的进口。而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使国际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增加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外部不确定性。我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粮食进口渠道,以稳定粮食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重大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手中有粮”,则“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取材于田惠敏、张欣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科技选种育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物不同,适宜做种子的籽粒所处部位也不尽相同。
  B. 作物的生产性能会随着遗传性状的改良而不断提高。
  C. 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于1995年取得了成功。
  D. 超高产品种水稻,将比高杆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B. 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C. 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D. 遥感技术可预报农业灾害,又能消灭害虫。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的一项是(   )
  A. 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
  B. 缺乏生产绿色肥料的先进技术。
  C. 粮食储备成本及跨区域流通量增加。
  D. 国际合作中外部不确定性增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法需借助于生物遗传学知识。
  B. 卫星导航对无人驾驶播种机的操控有重要作用。
  C. 解决粮食存储问题取决于保障储粮品质的绿色技术。
  D. 粮食能源化、金融化使得粮价不只由供求关系决定
  5. 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最新定义为:“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手段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按照该定义,保证粮食安全需满足诸多方面的条件,请概括其中的三个方面,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说明我国在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D.“将比高杆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错误。材料一提到“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是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而非高杆品种。
  故选D。
  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39分。
  (一)(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休,揭如日月者,敢歌于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1】,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
  公为大理丞,决诸道滞狱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高宗命戮之。公抗奏不却,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策公令出。公前曰:“陛下以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假有盗长陵一抔土,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