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790字。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在跨平台使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还在浏览楼盘信息,就接到销售电话;注册完会员,推销短信就铺天盖地;搜索过一个物品,就频频收到类似产品广告……
所有这类困惑都归因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当网络运营者违背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当企业的数据安全管控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就发生了。原本,“懂我”的APP才会提供更精准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然而,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和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担心APP“太懂我”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
APP“懂”与“太懂”的所谓两难,其实包含着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正是为了依法有序的利用。在手机应用平台上,如何才能锁紧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锁”?运营者究竟该怎样设计让数据更好为用户服务的方案?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将得到全方位保护,治理APP在全新法律框架下面临新的契机。
个人信息处理者作为主要义务人,应当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同意权,承担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看门人”义务。开展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等高风险处理活动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全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推动多方共治、协同联动,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真正把依法治理要求落在实处。
具体来说,在互联网生态中,只有平台企业履行好“看门人”义务,全面赋予用户对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才能高效地实现个人信息保护。譬如,针对跨平台广告推送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的关联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共享个人信息。同时,平台企业应当依法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打破自动化决策的“算法黑箱”。
对个人来说,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是必要的。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他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必须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这将大为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在APP越来越“懂我”的情况下,用户也要懂得法律思维,用好法律维权工具。
(摘编自杨博《拜托!APP请别“太懂我”》)
材料二:
隐私数据保护既要充分保护个人隐私,也要全面释放数据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隐私数据保护不是个人数据信息封闭,而是个人数据在合理保护基础上的合法开发利用。由此,隐私数据保护主要在于确保数字企业对消费者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在“合法、正当和必要”原则的基础上,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和流转交易,平衡个人数据隐私权与商业数据财产权,实现隐私保护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统一。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数据兼具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隐私数据保护需要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确定合理的边界和基本的制度规则。为此,立法亟须对涉及社会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的个人隐私数据采集利用作出特别的规定,同时公共机关采集和使用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也要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超越特定公共利益目的进行使用。
数字企业是用户隐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个人隐私保护监管重在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数字企业的主体责任,主要是督促数字企业建立和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和技术保障,落实公开、透明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商业应用和流转交易规则,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有全面的数据安全保障。大型数字平台拥有大量多维度消费者个人数据,并且其个人隐私泄露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容易对个人隐私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性危害。因此,大型数字平台是隐私保护监管的重点对象,应对大型数字平台提出更高的用户隐私数据安全责任和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义务要求。完善和强化对数字企业隐私保护不力的问责,实施有效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并建立消费者用户投诉处理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和司法隐私侵害民事赔偿制度。
隐私数据保护要协同企业自治、消费者自决、行政监管、法院司法、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隐私数据保护要充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重点强化数据采集和使用的“知情—同意”原则,切实保障消费者对个人数据的自决权和控制力。隐私数据保护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体制,建立定位科学、职责明确、执法有力和治理有效的隐私数据监管机构,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隐私数据保护的监管效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要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个人隐私数据及应用场景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和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强度,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应重点强化个人敏感信息的监管,明确企业不能碰触的红线。应避免简单的“一刀切”的行政禁止,要综合运用价格机制、平台自我监管、隐私保护技术、司法等多种政策机制,协同实现最佳的政策效果。
(摘编自唐要家《着力构建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治理体系》)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运营者违背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信息的风险就会产生,也会降低企业数据安全管控能力。
B.“懂我”的APP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的出现容易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所以我们要远离“懂我”的APP。
C.个人信息处理者作为主要义务人,在采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同意权,并要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D.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时,侵害他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即使没有过错,也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私数据保护并不意味封闭个人信息,而是要让个人信息更合法地被开发利用流转,与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地统一。
B.隐私保护要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公共机关依法依规采集个人隐私数据,为了公共利益进行使用就是合法的。
C.大型数字平台因为用户众多,拥有大量多维度消费者隐私数据,一旦信息泄露,传播更广泛,造成的危害也会更大。
D.因为个人隐私数据有类型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所以隐私数据保护政策和监管强度要有差别化,不能简单“一刀切”。
3.下列说法中,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安全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安全系数,旅馆客房、集体宿舍等场所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
B.路人录下马路上司机违章停车的影像,并在公共平台上对车牌进行曝光。
C.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必要时展示部分隐私数据。
D.小区物业没有和业主协商,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并作为进出唯一验证方式。
4.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现在如果你有必要下载并使用一款APP,结合材料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数据。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日去龙山
胡竹峰
春天的草地最好,新绿柔嫩,人心也柔嫩起来。夏日水榭最好,荷风清凉,一点点沁入肌肤。秋天,青山最好,不浓不淡,有古画的色泽。每年秋日,总要去山里小住。家乡的山好,他乡的山也好,天下处处有好水好山。
秋日去龙山,一路青山何其多。出得长沙城,前有山后有山,左右皆山,高低不同,却又峰峦相似,无有穷尽。人在车上,车在山中,身心舒畅。每每往山中便如游子归乡,顿生清静安宁,兴许是人生最终归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