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050字。
高中2023届第三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傲视古今,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性内涵,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文明遗产。虽然表面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就活在这些诗人的庇荫之下,但是犹如孟子所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过去的经历已经化掉了,看不到了,但它留下神妙的力量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所以事实上过去仍然是永恒地存在着。就像宋代李之仪在《卜算子》里所说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虽然看不见,但我们都品尝着一样的生命之泉,被一样丰沛深刻的文化所滋养。“身在长江尾”的我们可以遥望长江头的无数先人,更可以在溯溪而上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洗礼。在这文化的长江大河里,涓滴都是智慧的宝藏。
而唐代之所以能够诞生出众多的伟大诗人,必然和整个时代环境的深厚博大息息相关,就像巨大的树木必然有整座森林作为支撑一样。如果杜甫诞生在今天,他就很可能不会成为杜甫,而会成为其他的人才。当然,不可能每个唐朝人都会作诗,而且作诗也不是传统文人的最高目标。很多人以为唐朝人把创作诗歌当做人生的最大价值,以为唐朝人都以身为诗人为荣,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毕竟在以儒家思想为终极信念的传统社会里,文人的最大人生价值还是在于经世济民,除非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他们最大的努力还是在于实现政治理想。杜甫就说得清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国家社会的群体事业才是这些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终极信念,他们希望可以为尧舜般的圣君奉献心力,实践王道,让社会淳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这两句话就成为王安石最喜欢的诗句,因为它深深触动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心,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志愿与热情。连生性潇洒的李太白都没有例外,他到了晚年遇到安史之乱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建功立业,为国效劳。这就可想而知,以为写诗是唐朝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然而在传统文化之下,诗歌也确实成为文人追求艺术表现自我的最重要的方式。只要受过教育、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大多有读诗的兴趣和写诗的能力,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雅”文化、菁英文化的核心之一。可以说诗歌是唐代文人记录人生的生活日记,也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来往沟通的书信,甚至是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要工具,不仅用来抒情言志,也有助于实践理想,所以诗歌就得到了最大的实验和开拓。对于唐诗,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有一番精彩的描述,他说:“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意思是没有不具备的;“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就是没有不达到的;而“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就是没有不参加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还有各种不同身份的创作者,都使得诗歌的事业无比宏大、辽阔、辉煌、灿烂;难怪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几句话固然是言过其实,但也表达出唐代诗歌的伟大成就。
(节选自欧丽娟《唐诗新主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便今人并不知晓,它其实也滋养着我们。
B. 唐代能够诞生出众多的伟大诗人,与其深厚博大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
C.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文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经世济民。
D. 在胡应麟看来,唐诗之盛体现在体裁、风格、参与创作者之丰盛广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唐代诗歌的文化意义展开论述,具体分析了唐诗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B. 文章引用李之仪的诗,形象地阐明了唐诗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过去的经历”。
C. 文章第二段以王安石和李太白为例,正反对比,论述了传统文人的价值追求。
D. 全文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有机结合,有理有据,充分阐述了作者所持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溯唐诗的文化江河,追寻中华文化之根,这是今天我们研究唐诗的意义所在。
B. 如果杜甫生活在今天,就不可能写出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伟大的作品。
C. 时代环境决定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在今天已经荡然无存。
D. 总体而言唐后各代诗歌成就不及唐诗,这是鲁迅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的历史依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 “中国古代社会文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经世济民”错。原文有“除非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他们最大的努力还是在于实现政治理想”的表述,说明也有特例存在。
故选C。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