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30字。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一)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12分)
1.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 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3.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有为于当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月是故乡明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静影沉璧 4.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渐、璧、钓、溪”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一7题(11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唐代杜牧;乙文选自《孟子》,本学期我们还学过的出自该著作的课文有《___________》。(2分)
6.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提出作者的治国之道。
C.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D.乙文把“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多助”与“寡助”两两对比,阐述了观点。
7.甲诗中的“_____________”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
5.赤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6.B
7. 东风 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 要施行“仁政”(人和、得道)
【解析】
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选自此书。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不正确。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所以论证范围应该是从军事到政治,故B错误。
7.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哲理及主旨的把握。
(1)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