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60字。
文言文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联系文本,强化语境意识
【学习目标】
一、把握文言文阅读“联系文本,强化语境意识”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联系文本,强化语境意识”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可是考生在这方面常常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文翻译题,就是一直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翻译的句子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自主学习】
一、文言文阅读的语境指什么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包括内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1.句内语境
句内语境,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看。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如是记叙性的,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看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总之,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容易多了。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尤其要确定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式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2.句外语境
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情理事理)。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义关联点,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存在句式的一致性等。
联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句大多与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