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60字。
第 四 册 第 四 单 元
命题人:唐山开滦一中 从卓青
【单元概述】
1.掌握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关汉卿和《窦娥冤》、王实甫和《西厢记》、汤显祖和《牡丹亭》、孔尚任和《桃花扇》。
2.学习我国古代戏曲,重点是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中国古代戏曲多用口语,常常运用浪漫主义以及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还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4.掌握古代戏曲知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文化典故及习惯用语。
13.窦 娥 冤
【课前预习】
一、辨音
(一)正音
处(chǔ)决 埋(mán)怨 盗跖(zhí) 罪愆(qaān) 枷(jiā)锁 错勘(kān)
邹衍(yǎn) 湛湛(zhàn) 苌(cháng)弘化碧 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瀽(jiǎn)古陌(mò) 亲眷(juàn) 嗟(jiē)怨 杳(yǎo)无音信 尸骸(hái)
(二)多音字
(biàn) 方便
便
(pián)便宜
mái (埋葬)
埋
mán (埋怨)
(chǔ)处分
处
(chù) 处所
喝
hē(喝水)
(dī) 提防
提
二、辨形
枉(wǎng)冤枉
汪(wāng)汪洋
眷(juàn)亲眷
誊(téng)誊写
顷(qǐng)顷刻
倾(qīng)倾倒
椽(yuán)椽笔
霖(líng)甘霖
霜(shuāng)霜降
骸(hái)尸骸
赅(gāi)言简意赅
偃(yǎn)偃卧
堰(yàn)河堰
揠(yà)拔苗助长
跖 (zhí) 盗跖
拓(tuò) 开拓
柘(zhè) 柘木
勘(zhān)勘测
堪(kān)难堪
湛(zhàn)精湛
戡(kān)戡乱
亢(kàng)亢旱
吭(háng)引吭高唱
沆(hàng)沆瀣一气
杭(háng)杭州
喧(xuān)喧闹
暄(xuān)寒暄
煊(xuǎn)煊赫
渲 (xuàn) 渲染
三、释义
瑞雪:应时的好雪。瑞:吉祥。
外:角色名,扮演男子。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旦:扮演女子。正旦:扮演女主角。
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涂的意思。
嗟怨:叹息埋怨;
尸骸;尸体。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四、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他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他一生创作杂剧有六十多种,大都散失,现存十五本。最能代表他成就的作品有: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和《望江亭》、历史剧《单刀会》。其中《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比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作品的数量也超过了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五、文学文化常识:
1.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折”相当于现代剧的“幕”或“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杂剧还有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