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870字。
2022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香
朱良志
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湖中微光澹荡,岸边数不尽的微花细朵,浅斟慢酌,幽幽的香意,如淡淡的烟雾,氤氲在桥边,水上、细径旁,游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清初王士祯咏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写活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可以感觉的形,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引领人们走向无穷艺术世界的门户,看中国艺术,要注意它暗香浮动的妙韵。
中国园林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还有个无形的世界。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所以园林特别注意花木的点缀。岸边的垂柳、山中的青藤、墙角的绿筠、溪边的小梅,都别具风味,春天看柳,夏日观莲,秋天赏桂,冬日寻梅,一一得其时宜,小山丛桂之于网师,雪海梅天之于寄畅,修竹参差之于个园,紫藤盘之于瞻园,园园都是香天秀地,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玉兰,如同这处不起眼的景点的清魂,没有了她,这建筑几乎成为空设,毫无引人之处。
北宋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的意思是说,如果画画只能画得像,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如果作诗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那不是一个好诗人。画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古代艺术论将这种思想表述为:“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等等。中国艺术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不似为欺人,妙在似与似不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当然,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做的。
前人有所谓“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画院的考生,据俞成《萤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画面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最后得魁,画马蹄香,不是要将香气画出,而是要发挥想象力,画出神韵来。
形神问题不仅是一个形式美感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中国艺术特别重视高逸的灵魂,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没有不同流俗的性灵,就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不光是一个表现技巧的问题,而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心中有冷香逸韵,为艺才能有妙意天香。
李商隐可以说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他的一组咏荷诗,在对荷花的描写中,置入了淡淡的忧愁,寄寓着深长的人生感,《夜冷》诗云:“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败荷余香,裹进了凄凄愁怨,那不是闲愁,而是自我生命的哀怜之意,有一种凄冷的美感。他的《过伊仆射旧宅》诗写道:“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又是一“败荷”,余香裹败荷,别有一番情愫。他的《赠荷花》诗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其生而灿烂,其衰也堪怜。他不是爱荷,而是爱自己,自我叮咛,要珍摄自己清洁的灵魂,陆游一首《咏梅》可谓千古绝唱。词写梅花寂寞地开放,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争艳,从容飘零,落地成泥,纵然被碾成灰尘,仍然掩盖不了她馥郁的清香。那不改的香味,象征的是诗人清净不屈的灵魂。
中国艺术传达的是生命的香味,在这龌龊的世界中,生命的天香是这样容易被污染,我们怎么能不注意护持,不注意熏养呢?
(选自《曲院风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王士祯咏瘦西湖诗,与开头对于瘦西湖美景的描写相映衬,并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真正艺术美的阐释。
B. 中国园林在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之外,还有个无形的世界,无形的世界就是香韵的世界,它比有形的世界更重要。
C. 说李商隐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是因为他创作出的“败荷”意象裹着可以听的香味,更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不屈。
D. 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所以在艺术境界上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会在艺术效果上产生巨大的穿透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神韵的观点,明确艺术家应当形神结合、神超形越。
B. 文章以绘画艺术为例,论证艺术家需要在有形世界外追求无形世界的灵韵,崇尚简单,注重留白。
C. 文章以诗歌艺术为例,论证艺术的神韵关乎心灵,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密不可分。
D. 文章最后将“龌龊的世界”与“生命的天香”进行对照,使文章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不能止于形的层面,而是要能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
B. 中国园林建设特别注意建筑之外花木的点缀,体现的就是对无形世界中香的灵韵的艺术追求。
C. 根据本文观点,诗歌中的托物言志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体现了诗人对内在心灵境界的追求。
D. 如画“留得枯荷听雨声”,就不仅要用生动的笔触画出诗题的形来,而且要借助独特的想象力表现其神韵。
4.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根据文意分析他这么说的理由。
5. 根据文意概括,要创作出可以“听”的香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原文中有“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但并未说“香韵的世界”就是“无形的世界”,且未提及“无形的世界比有形的世界更重要”;
C.原文是“败荷余香,裹进了凄凄愁怨,那不是闲愁,而是自我生命的哀怜之意,有一种凄冷的美感”“又是一‘败荷’,余香裹败荷,别有一番情愫”“败荷”没有“裹着可以听的香味”,也没有“象征着生命的灿烂”;
D.“在艺术境界上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会在艺术效果上产生巨大的穿透力”错。原文中说中国艺术“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而选项中将“高逸的心灵”偷换成了形成巨大艺术穿透力的充分条件。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封城后过了三个星期,里厄从医院里出来,看到一位年轻人在等他。
那人说:“我曾在事件发生前,为了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情况而来讨教过你,我叫雷蒙•朗贝尔。”
“啊,对了!现在您大有文章可做了。”里厄说。
对方显得有些烦躁,他说他来不是为了这件事,他是来请里厄医生帮忙的。里厄邀他陪自己步行到中心区的一家诊疗所去一次,因为他有事要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