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780字。
人教版高考语文 版块三 古代诗词鉴赏精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三题。
游东田(南齐)
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②。
远树暧仟仟③,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悰(cóng):欢乐。②菌阁:高阁形如芝菌。③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1)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诗。
(2) 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抒情开篇,点明出游目的在于排遣心中郁郁寡欢的愁苦。
B.三、四句续写游踪,徜徉山中,登上亭榭,眺望髙阁,情因景兴。
C.五、六句继而写登高望远,处处草木葱茏,青烟弥漫,景中寓情。
D.七、八句写归途所见,游鱼戏莲鸟散花落,寄托好景难再的伤感。
(3) 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三小题。
折杨柳
(南朝)萧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1) 关于这首诗体裁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 B.楚辞体 C.五律 D.五绝
(2)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和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旨意相似,都是诉离别之情。
B.折柳相送是古代的风俗,这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即可佐证。
C.诗人用“莲花艳”“明月光”分别来喻巫山之妩媚和江水之明澈,生动新奇且传神。
D.末两句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猿鸣凄厉更牵动了思亲怀友之情,令人倍觉凄怆。
(3) 后代诗评家都很赞赏本诗的前四句,认为别具韵味,试赏析其表达效果。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村②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正摇摇④。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城西,江水澄碧,景色优美。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1) 这首诗的题材是
A.写景诗 B.怀人诗 C.赠别诗 D.羁旅诗
(2) 下列对前四句写景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明快的笔调交代了送别时的时节、环境。
B.一、二句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
C.三、四句景中含情,流露出不忍分别的感情。
D.三、四句虚实结合,上句为想象,下句为写实。
(3) 试分析全诗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寂寥”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