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570字。

  福建省漳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22.7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元•王振鹏绘《伯牙鼓琴图》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陶冶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林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摘编自《古琴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
  一曲“高山流水”,不仅体现了俞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艺,也反映出钟子期“知音”的绝妙与难得。“巍巍兮若太山”“洋洋兮若江河”,一个人心中无形的音,却化成了另一个人心中有形的像,音与像,像与音,交互融合。琴音琴心,弹者听者,丝丝入扣,心有灵犀,也难怪钟子期去后,俞伯牙在其坟前失声痛哭,毁琴立誓,永不再弹。我们在为伯牙高超技艺就此绝迹而惋惜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子期这样的“知音”难求而万分感动。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求一知己为满足。古琴幽幽,似乎从未停止过对真情的诉说。
  鼓琴者虚怀若谷焚香独坐,一任清洁的神形,旷远的情思,在鸟儿般灵动的指尖,骏马般驰骋,江河般浩荡。明月薄如蝉翼的清辉,洒满鼓琴者雪片般被清风反复掀动的长发。琴和人,人与琴,浑然已成一体,在高山之巅,在大河之源,呈现出一派静远和润的气度,一派道骨仙风的飘然。
  一指风云,一指散淡。琴操如水,漫卷过荒烟落照,漫卷过古道西风,漫卷过时光冷峻的锋刃,漫卷过远游者破旧的行囊……漫卷过俱寂的万籁,漫卷过历史荒芜的河床,然后,便像一盏灯一样安静下来,在生命中某个宿命的段落,凸现出她鲜明的指向。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中国古代琴乐“和雅”“清淡”,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D.古琴也许是世上最厚重优雅的乐器了,它与青铜、玉器、丝绸、瓷器等外在事物都能十分相融。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雅”的琴乐体现了儒家讲究中正平和的审美情趣。
  B.“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是儒家主张入世,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的体现。
  C.陶渊明的无弦琴是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的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D.老子所谓“大音希声”与庄子对“天籁”的推崇,深深影响了后代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意在说明古琴对儒道两家思想影响深远。
  B.伯牙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他心中无形的音,化成了钟子期心中有形的像。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论述了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提到了伯牙鼓琴,请简要概括伯牙在学琴与鼓琴时的表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情与感动
  罗伟章
  ①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
  ②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念的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