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090字。

  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冬奥会胜利闭幕了,留给世界数不尽的美好记忆和无穷回味。
  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北京冬奥会向世界生动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展开了一幅幅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始,传递出独特的文化韵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天应时的理念。一滴冰蓝色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波涛奔涌的黄河,演绎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情。绽放于鸟巢上空的“迎客松”、迎接运动员入场的“冰雕中式门窗”、融橄榄枝与中国结为一体的“大雪花”……一个个匠心独运的设计,尽显中国人的热情、自信与开放。
  在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动人场景,表现了中国式的浪漫情怀。初春的柳枝,柔嫩而富有朝气,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在中国古代,柳树是寄托思念之树,折柳是送别的重要仪式。冬奥盛会闭幕之际,通过折柳的形式,传达了与各国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体现了温厚悠长的东方文化之美。
  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鼓荡着浓浓的中国风,给参赛选手和世界各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彰显汉字之美的冬奥会会徽,到以国宝熊猫、中国灯笼为原型设计的“冰墩墩”“雪容融”;从展现东方神韵的冬奥场馆建筑“雪如意”“冰丝带”“雪飞天”,到融入长城、烽火台元素的滑雪赛道和跳台;从灵感源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到采用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编织的颁奖花束;从“中国龙”战衣、“孙大圣”头盔、“千里江山图”花样滑冰比赛服,到礼仪人员服饰上的“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观看冬奥会,不仅享受了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同时还能领略悠久厚重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彰显以人为本的奥运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所有人不论肤色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能通过自我锻炼、积极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奥林匹克追求人的精神和力量的自由实现,它对人的身体极限的探索、对人类潜能的开发、对人的精神的锤炼,都具有重要意义。
  “仁者,生生之德也。”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旨,是对生命的关怀。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奥运始终是北京奥运精神的核心。它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着力推广冰雪运动,积极推进“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使冰雪运动实现全国覆盖。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这是中国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促进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精神的渴求。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唤醒了国人的健康意识、绿色意识、体育锻炼意识。2022年冬奥会则促进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弥补了中国体育“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差距。今天,中国特色的奥运理念中,包含了当下中国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勇拼搏的昂扬斗志、开阔包容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人类共同文明的崇尚和发扬、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自信。
  凝聚“一起向未来”的伟大力量
  奥林匹克奉守“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鼓舞大众参与体育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摘编自金元浦《北京冬奥会的人文遗产》)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柳送别”不但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更传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B. 在和平、发展时代,中国人比外国人有更强烈的对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求。
  C. 北京冬奥会诞生的多项奥运记录和世界记录,与中国的“黑科技”不无关联。
  D. 国际社会应弘扬北京冬奥会精神,凝聚起战胜困难、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力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锦上添花,也就不会有中国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的骄人战绩。
  B. 北京冬奥会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奥运理念。
  C. 从推广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来看,中国冰雪运动曾在北方发展更快。
  D.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疫情之下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
  3. 下列选项中,与本文关于北京冬奥会观点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 北京冬奥会 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融合古老的中国篆刻艺术,为30个比赛项目盖下特别“印章”。
  B.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北京冬奥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冬奥效应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人持久活力。
  C. 北京冬奥会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疫情防控体系,为运动员营造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参赛环境与生活体验。
  D. 巴赫说,中国实现了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是本届冬奥会为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重大贡献。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自信”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鞋
  高军
  秋风一刮,落叶就开始飘飞起来,天空一下子显得高远多了。秀英腋下夹着一个蓝花小包狱,站在大路沟旁边的一个岭膀上,使劲地向远处望着,她很长时间都看不见一个人。偶尔也会看到有人从远处走来,但越近看得越清晰,都是一些不认识的人。
  “这个没良心的!”秀英在心里小声骂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