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9650字。
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
材料二: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
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是说“情”乃生命之根,“情”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青埂”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这个“青埂峰”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青埂峰”“有情之天下”,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
B.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C. 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
D. 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来,就有了“石头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B. 《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C. 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
D. 《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 )
A. 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
B.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春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
C. 五月初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
D. 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埂峰”。
4. 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5. 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于文无据。由原文“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可知,原文只是说“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没有说“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