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0字。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谒巫山庙
  薛涛①
  乱猿啼处访高唐②,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③。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注】①唐代著名女诗人,遭受人生打击后、迫于生计,16岁无奈加入乐籍。这首诗写于贞元初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早闻薛涛大名,第一次见面,就让她当场赋诗,题目不限。薛涛略微思索,就写出了这首诗。②高唐:观名,此即指巫山庙。③襄王:楚襄王。楚襄王与神女遇于巫山之阳,神女谓襄王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用于表达悲伤的情感,诗中“猿啼”开篇就营造了凄凉的气氛。
  B.宋玉与楚襄王同是楚国人,此处引用二人的典故,更增加了高唐观的历史韵味。
  C.神女朝朝夜夜为云为雨,楚襄王最终亡国,诗人对此既有慨叹又暗含规劝之意。
  D.诗歌用语对仗工整,富有音韵的美感,感情表达直白,“惆怅”一词表明心迹。
  2.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的画面。
  B.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近处,看到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远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C.颈联最为精彩:田野外面,溪水与河水闪烁着粼粼银光;山脊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山脊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感。
  D.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远近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4.第三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
  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5.结合前两句简析《北陂杏花》中“杏花”的形象特点。
  6.两首诗均写杏花,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变式思考:
  (2)本词表现了西湖游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上海棠
  陆游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①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③。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②宣华:指蜀王旧苑。③诗人陆凯《寄范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
  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
  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
  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楼。
  9.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齐山①绣春台
  宋 吴潜②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③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④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①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杜牧曾在此写下《九日齐山登高》。②吴潜,宋末元兵南侵攻鄂州,吴潜被任为左丞相,而后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遭贬。③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④“勾”,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石符”,指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石勒和前秦符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从昔日登临此山,腿脚灵便,不需竹杖写起。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不难看出,词人这时的心境较为悲凉。
  B.词人联想到曾一同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朋友:“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空山冷”是对国事日衰的曲折反映,表现了词人深沉的失落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