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24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 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2.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 ,才能成就伟业。这节课,我们学习《周亚夫军细柳》,去见证一位刚正的将军周亚夫。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展示课前预习)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 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 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事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跨度近三千年,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二) 初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对照课下注释,读通全文大意,标注疑难词句。
  2.全班质疑问答,并归纳本文的重点词汇。
  ⑴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⑵古今异义
  军霸上        古义:驻军;今义:军队
  上自劳军       古义:皇帝;今义:上面
  居无何     古义:经过;今义:居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符杰,皇帝派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节日,节约等。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营垒;今义:墙,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
  请以军礼见       古义:请允许我;今义:请求,希望对方做某事。
  使人称谢    古义:致意,问候;今义:感谢
  ⑶词类活用
  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上自劳军   劳:名词用作动词,慰问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诏: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令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改容式车   式:名词用作动词,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
  ⑷一词多义
  ①军
  军霸上(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军中不得驱驰(军营)
  ②劳
  上自劳军(慰问)
  劳其筋骨(使......劳累)
  ③居
  居无何④且
  天子且至(将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④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结构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助词,无实义,调节音节)
  ⑤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
  以备胡(连词,来)
  请以军礼见(介词,用)
  ⑥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第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臣,使者;
  ⑦骑
  将以下骑送迎(坐骑)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名词,骑马的人,骑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