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0字。  《渡荆门送别》参赛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预习导学
  (一)阅读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诗仙)杜(诗圣)”,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写作背景:
  李白年轻时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蜀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地游览。这时的诗人朝气蓬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有一番景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结合资料及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
  江入 大荒流(        )(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3、熟读全诗,借助翻译书理解句意,把你理解的句意写在诗句的右面,掌握诗歌大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课堂研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作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赏析“随”、“入”的妙处。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的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