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60张,学案5840字。

  第10课《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通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4、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1.诵读法:诵读课文,掌握对文意的理解。
  2.讨论法:自主学习,讨论诗中蕴含的情感。
  【知识提炼】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贡献: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文章气势雄浑, 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
  【知识理解】
  一、读准字音
  1.木直中绳( zhòng  )    2.輮以为轮(róu  )    3.槁暴( gǎo  pù  )     4.参省( xǐng  )
  5.须臾(yú     )        6.跂而望( qǐ  )       7.舆马(   yú  )        8.舟楫(  jí  )
  9.蛟龙(jiāo )       10.跬步(  kuǐ  )       11.骐骥( qí  jì  )     12.驽马(  nú  )
  13.锲而不舍( qiè )    14.金石可镂( lòu  )    15.二螯( áo  )         16.蛇鳝( shàn   )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设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三:文意梳理
  一、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译文:学习不可以停止。
  二、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重点词语:1、于:从       2、而:表转折,但是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重点词语:1、木直中绳:木料直得合乎墨线       2、虽有:即使;通“又”
  3、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译文:木料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