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80字。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上海春考语文2021年~2022年文言传记阅读精讲
2021年上海春考语文文言文一阅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夏忠靖公传
①公讳(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原吉,字维喆。十三丧父,贫甚,教里塾(旧时乡里间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以资养(供养。)。以诗领(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乡荐,升国子生,例入禁庑书诰敕(诰敕,释义为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太祖幸书所,见公字格方正,特赐绯衣(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借指官吏;红色衣服)一袭。复遣人察诸生所为,独公端坐正书,竟日色不惰。上以原吉端厚,特实授(指以额定之官职,正式除授实缺。)户部主事。
本段翻译:公名字叫元吉,字维喆,13岁,父亲去世,家里很贫穷,在乡里私塾教学来养活自己。凭借诗作在乡里中举,升任国子监学生,进入皇宫负责书写诏书敕令。太祖临幸书写的地方,看到夏公字体格式方方正正,特别赐予一件官袍。又派人查看各个学生的行为,唯独夏公端坐,认认真真地写字,一整天神色都不懈怠。皇上认为原吉端正纯厚,特地正式授予户部主事的职位。
本段实词积累:讳huì①<动>隐瞒。《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②<动>避忌;忌讳。《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③<名>特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的一种礼节。韩愈《讳辨》:“汉讳武帝,名‘彻’为‘通’。”④<名>指应避忌的事物。东方朔《七谏》:“恐犯忌而干讳。”
⑤<形>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
本段文学常识补充:讳: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