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590字。
濮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课摸底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高度概括,即“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
“诗庄词媚”,所谓“诗庄”,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实际上,“诗庄词媚”的风格取决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原因。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的过程中,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曹操曾说:“歌以咏志。”诗作也确实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之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烔《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 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就不受任何的限制, 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
“媚”词“庄”的现象。现在我们常讲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很有诗意,便是揭示出了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 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诗词作为最美的体裁传达了人类的美好情怀与精神境界,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
(摘编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
材料二:
从起源上看,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诗歌的创作传统,主张对现实生活进行朴素真实的反映,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而词,起初是一种音乐文学,是合乐的歌词,原来整齐的格律诗体已不再适应多变的曲调形式,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内容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吟唱风花雪月以娱人娱己,故有“词为小道、艳科”之说,这也与整个社会的享乐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前人用“诗庄词媚”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诗词风格,“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堪称经典之论。
B. 古代的文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用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曹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C.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诗教”的传统由来已久,而词相对来说不受限制、束缚。
D. 唐诗中也有别于庄正严肃风格的诗歌,如刘禹锡等人在创作诗歌时采取了民歌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很好地诠释了“诗庄词媚”的风格。
B.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往往用来展现诗人的志向抱负,这意味着诗歌在表现诗人精神境界方面要优于词。
C. 词在题材内容上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经常带有一股脂粉气,其语言相比于诗显得精美典雅、轻灵细巧。
D. 苏轼的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大胆尝试,使词不再表现闺阁之情,他突破了词婉约的特质, 变婉媚之气为豪放之风。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诗庄词媚”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画有诗人之笔,有词人之笔。高山大河,诗人之笔也;烟波云岫,词人之笔也。B.词中的豪放词不乏“庄”,而诗中的宫体诗也不乏“媚”。
C.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二者抒情特征相同。
D.诗词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形式,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的句式有长有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 欧阳修用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来抒发自己被贬后仍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个人情志,又用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来写女子的闺怨之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清风拂面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
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