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4950字。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五四学制)
  一、文言文(35分)
  1.(16分)默写。
  (1)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4)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抒发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     。”
  2.(4分)阅读诗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      。
  3.(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
  【注释】①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②润身:修身养性。③便:安逸、安适。
  (1)【甲】【乙】中的“醉翁”是指      (朝代)的      (人名)。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晚更号:     
  ②未尝及文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4)【甲】文中侧重“醉翁”     的为官理念;【乙】文中侧重“醉翁”“     ”的为官理念。
  二、现代文(35分)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国边塞、爱情婚烟、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