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820字。

  《赤壁赋》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______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2•江苏徐州•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文说》谈文章写作,须“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但我认为,散文创作还是要有内在要求的,那就是真诚、自由、妖娆。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就在于发自作者内心的那种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真挚与赤诚。这种“诚意”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的品质。“自由”是指散文写作应当是宽泛的、自在的。可以倚马可待,泼墨如水,也可以深思熟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