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故都的秋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故都的秋》位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第七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的名篇,本单元是编者希望可以让学生在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本课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通过对故都秋景的画面描绘表现出了故都的秋“清、净、悲凉”的特点,赞美了故都秋色独有之美,在抒发对故都的眷恋,热爱的真挚情感中,又流露出作者忧郁、冷清的情怀。整体来看,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学习本文可以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感受散文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
教学工具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留在初读和范读的层面,难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抽象形象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尽管高一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都有一些欠缺。一方面,需要教师设立情境,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通过所绘之景,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描写,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运用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课文,把握故都的秋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分析景物,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2.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故都秋的特点,感悟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清、静、悲凉
绘景方法:特定意象,冷色调,多感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所谓“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举不胜举。哪个同学能够帮我们回忆一下有关“秋”的诗句呢?(幻灯片展示:毛泽东“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文人笔下,秋或壮美,或苍凉,或清新,每个人对秋的感受不是完全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起去看看在他的笔下,秋又有怎样的韵味!(板书:故都的秋 郁达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