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4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作者的学养与编辑的修为
  韩东育
  ①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语言系统发生了中西杂糅的现象。中式的文言和欧美的西文经混交后形成了第三种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的话语结构总体上已西式化,而文言只能以成语等形式穿插其中时,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的不全甚至丢失,便成为论著写作过程中的习见现象。这应该是任一期刊或出版社的编辑在处理来稿时最为头痛的问题。
  ②理论生硬、概念不清和表述含混,也容易导致洋洋万言不知所云的尴尬。近现代中国的概念、范畴和理论装置,几乎都是外来的,由于它们总能以正确和时尚的面貌出现,便自然有人甘做隔空对接的理论倒也乐此不疲。他们弄了一大堆连其本人都未必弄懂的欧美框架,写文章时也总是设置出无数道概念隔离墙,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表现作者的“体大思精”。
  ③由此我想起了一个或许与此无关的小困惑,即关于何谓“历史”的问题。所谓“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这几乎是用概念来解释概念的“概念”。我注意到一个小孩问“什么是历史”时,他父亲回答:“历史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前人类社会发生过的能够规定和影响你当下生活和未来走向的往事。”它或许不够周延,但我至少听懂了。年轻时写论文,我喜欢拿代表“权威”的西方理论和学者语录作为某个中国史研究问题的前提或结论,结果,历史本身的前提和结论反而被我蛮横地取消了。直到读了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时,才明白就在我夙夜标榜自己是经典作家的信仰者时,其实并没有读懂他们的原著,也不想了解他们的语境。由此而养成的一味执念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舶来权威而放弃自主思考的思维情性,其实还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学术犯罪,因为“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而设计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
  ④历史学者应该以怎样的知识结构来面对受众,显然又是一个问题。苏联碎片化的学科分类对中国学界的影响是,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一体化格局已被乱刀寸断,轻则一分为三,重则一分为N。我的一个学生跟我念了几年书后,只听到一场哲学家的讲演,就告诉我说他想改学哲学了,似乎哲学可以不需烦琐考证而直奔结论。“老北大”和“民国范”之所以不必忌言,是因为他们在接受欧风美雨洗礼前,早已拥有文史哲齐备的综合知识结构和连类格义的问题解释能力。这是否意味着新生代的史学工作者需要在基础知识上做出适度的复归呢?马克思所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的说法,或许在说历史学者应该是过往知识和历史智慧的综合掌握者和传承者,而不是单一工种的工匠。孔子是史学家、文学家、伦理学家,还是武家、数学家、教育家抑或社会学家呢?从他曾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的教授者看,孔子应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即便退一步,允许我们把知识的范围进一步收窄,至少也应该具备刘知几所要求的“史家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而“才学识”又何尝不是今天所说的“文史哲”呢?可是,有许多学术论文常常给大家带来的烦恼是,编辑和读者在拜读那些动辄万言的大作时,不消两三行就昏昏欲睡,不忍卒读了。这除了表明我们自己文笔不够典雅、材料不够结实和结论无所见识外,好像并不能证明历史学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⑤一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还应该内藏有该问题本身的微学术史。可编辑在审稿时却每每发现,许多稿件不是把先行成果说得一无是处,借以凸显自己的“创新”能力,就是把学术史回顾与文章展开内容处理成全无关联的两张皮。一个好的学术史梳理,应该是在充分吸纳和尊重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相反。而行文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和逻辑递进,也就自然展开于前期研究之“必要条件”和自我新论之“充分条件”之间了。
  ⑥在了解了编辑立场的同时,也需要体察作者对编辑工作所寄予的厚望。多年来,编辑队伍已整体学者化,这是事实,毋庸讳言。但是,曾几何时,个别编辑的自律和自省,似乎也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不懂的就是错误的”,容易堕为成见式进退稿件的潜规则。学界最喜爱的,应该是“读尽天下好文章”的编辑不拘一格的目力和魄力,以及敢于超越自我眼界的站位和勇气。否则,当有些稿件因为编辑人员的逼仄视野和主观好恶或黄钟毁弃或瓦釜雷鸣时,便不但有损于编辑本人的名声,久而久之还会毁掉一个好的杂志社或出版社。其次,编辑的学养、识辨能力和职业道德,有时比刊物的所谓级别更加重要。同时,外审制度必须要坚持,但是,外审意见不等于就是决定性意见,因为外审人员中,同气相求者有之,同类相斥者有之,应付了事者有之,不读稿件者亦有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编辑本人的判断不能介入,其对学术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⑦学术乃天下公器,中国史学的繁荣发展,需要编辑和学人相携而行,愿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
  (本文有删改)
  1.第②段中的“隔空对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有志于研究魏晋历史,以下选项最为符合本文对你的要求的是(     )
  A.使用古代汉语撰写论文
  B.全面搜集魏晋史研究资料
  C.提升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D.运用前沿的西方史学理论
  3.下列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现代中国人的语言表达需进一步规范化。
  B.合格的编辑需要保持中立、拓宽视野。
  C.要读懂某种理论,需要了解其产生语境。
  D.学术进步需推翻前人研究,独创一家之首。
  4.分析第④段列举孔子事例的作用。
  5.本文按照“语言表达——知识结构——文献综述——编辑修为”的顺序展开阐述,分析这样安排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多以偏具象表现的动物图形及其变形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以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具有典型意义的器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附着于这些器型之上的图形描绘以鱼和人面等最为引人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