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80字。

  文学类阅读:现代文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战斗结束以后,虽然敌人还占据着一些县城据点,冀中区的局面和人民的心情已经稳定下来。地方部队经过这一次战争的学习和考验,也能够逐渐在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壮大自己和保卫根据地。一二〇师不久就奉命转移到山地去了。
  春儿她们接到通知,学院暂时结束,春儿留在地方工作,她在区党委那里办好手续,想看看芒种,没有找见,就一个人回县里去。
  整个的冬天和青年人一向迷恋的旧历年节,今年是第一次在战争中度过了。
  现在已经是春天,严冬的痕迹,除去披在春儿身上的破军装棉袄,就是在田野里也很难找到了。麦苗油绿并且长高起来了,很多雁群在大洼的麦地里啄食和过宿,在浅沙上留下连环的竹叶形状的爪印子。有的小桃树得天独厚,这样早就在一棵大柳树下面开花了,柳树长在一眼大井的旁边。田野里,到处是驴马拉动水车的响声,改畦的妇女们倚着铁锨的种种姿态,黄雀在榆钱里穿动的尖厉的叫声。小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沙岗上翻跟头,姑娘们只穿着一身单衣,还觉得浑身燥热。在战争的空隙里,根据地的人民劳动生息,就是在黄昏黎明,谷垛底下,麦苗垄里,也不断爱情的追求。
  晌午的时候,春儿走到安国县城南二十五里有名的大镇伍仁桥。还离北寨门很远的时候,春儿就听到了集市上骚动嚣乱的声音。从这些声音里,可以分辨出大粮食市那里的过斗的呼喊,牲口市那里的对蹄腿快慢的褒贬评价。这些买主和卖主,好像不是赶集做交易,而是进行着一场严重无情的斗争。经纪已经说好价钱了,因为一句话不合,卖主又抱住粮食口袋,不让过斗;或者是牲口已经牵在买主的手里了,卖主又搬着小牛的犄角硬把它夺回来。
  自从敌人占据了一些县城,我们就把商贩动员到四镇上来。南堤坡上有一家搭着席棚卖豆腐菜的馆子,生意最好。掌柜的跑堂的全是家里的一班女将,年轻的女儿和媳妇们。这一班女孩子,长得都很好,在棚口掌柜的她家那位大姑娘,在大集日,密黑的头发,梳得整齐,穿一身十成新蓝布袄裤,一件洁白的护襟围裙,从领口接下来。她一边做着菜,低头注意着火色,一边又不住地抬起头来,用她那一对又黑又大又水灵的眼睛,看着在她家棚前过往的人。
  春儿饿了,走进来坐下,因为钱少,只要了一碗素豆腐菜。那个掌柜的姑娘一直望着春儿,把菜盛好,叫她的一个小妹妹端过来。
  穿得整齐的小姑娘两只手捧着一个豆青大花碗,里面的豆腐和丸子冒起了尖儿,汤上面浮着很厚的荤油。她小心翼翼地把碗放在木案上,一歪,还是流了一桌子。
  “吃吧,同志。我姐姐特别给你加了油水。”小姑娘低声笑着说。
  “为什么特别优待我?”春儿仰头问,又赶紧低下头去喝汤。
  “你说为什么?”小姑娘蹲在她的身边,说,“你从堤上走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叙述战争结束后冀中区的局面、人民的心情、地方部队的收获和一二〇师的转移等,为春儿的活动提供了背景铺垫。
  B.对麦苗、雁群、小桃树、黄雀叫声等的描写,展现家乡美景,表达春儿对家乡的热爱,这也是冀中人民抗日卫国的情感基础。
  C.在战争空隙,小孩子们光屁股在沙岗上翻跟头,青年人大胆追求爱情,这些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D.集市上骚动嚣乱的声音,买主与卖主之间进行严重无情的斗争,这些描写说明根据地人民在战争中具有随时斗争的激情。
  2.关于小说语言艺术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大白菜和红萝卜的描写生动、形象,动词“滚”和“蹿”体现了动态特征。
  B.文中描写那个掌柜的姑娘的眼睛时,连用三个“又”字,突出了姑娘的与众不同。
  C.文中描写黄色小仔牛,“愤怒”和“害羞”两个词互相矛盾,并不符合牛的心理。
  D.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孙犁小说的语言具有朴素、清新但又不失生动、活泼的特点。
  3.卖豆腐菜的小姑娘和赶车的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孙犁小说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泥土气息,请结合文本谈谈对孙犁小说风格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唯命论者
  郁达夫
  在市立第十七小学教书的李德君先生,从家里闷闷地去学校,原因是泡饭的汤水太热,在他舌头上烫起一个泡。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两句老话,却是他最佩服的哲学。
  河边大树上的一只老鸦,呱呱地向他叫了两三声。他双眼不禁一阵眩惑,于是,铺路的乱石,又绊住了那双早已开了大口的旧皮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