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10字。

  归园田居(其一)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首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单元要求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品味;尝试写作文学短评。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是《归园田居》的第一篇,可以说是总说表白自己的心境、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可以说是诗人辞去旧我的别辞,迎接新我的颂歌。作为典型的田园诗,本诗情景交融地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归园田居》与前一篇曹操《短歌行》同属于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可以在诵读中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有学过甚至背过陶渊明的诗歌,对陶渊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授这堂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学习这首诗。但鉴于这是学生在高中的第一个集中学习古诗文的单元,教师必须提前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做好相应量的且难度适中的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对陶渊明其人其作品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此外,学生的鉴赏诗歌能力参差不齐,绝大部分不懂如何去赏析诗歌,不清楚高中阶段应达到的赏析层次,此时我们可以以这首诗为范本,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赏读。除此之外,课外也最好布置相应的作业来进行学习检测。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并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从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并尝试表现出诗人与你心目中的田园美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转变。
  【教学难点】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
  在阅读中,感受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戴建业老师关于陶渊明诗歌解读的短视频。(进而引出“按图索骥”第一个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