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90字。

  统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比较《芣苢》与《插秧歌》写作手法与语言的异同。
  2.朗读古代诗歌,感受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劳动场景。
  【基础回顾】
  一、《诗经》
  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2、《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160;《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105,又分《小雅》31和《大雅》74;《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
  【分类突破】
  任务一:知人论世,走进诗情画意的劳动场面。
  (一)《 芣苢 》
  芣 苢 
  《诗经˙周南》 
  采采① / 芣苢② ,薄言③ /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有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⑤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⑦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⑧之。
  1.《诗经》与《芣苢》
  2.文本解读:《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二)《 插秧歌》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④,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⑥/鹅儿/与/雏鸭。
  1.杨万里与《插秧歌》
  2.文本解读: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及诗中描写劳动场景的动词,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任务二:朗读诗歌,感受诗韵,比较鉴赏。
  反复朗读这两首诗,认真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在此基础上,说说两首诗诵读时分别有什么特点。
  【拓展训练】
  1.《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授”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这些动词顺序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