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220字。
四川省绵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汉代天人合一、物我相感的哲学观念的影响。汉代哲学的基本观念是天人感应,认为宇宙天地在本质上是一个可以与人的心理和性情感应沟通的世界,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生命对应起来,将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有情的世界。“缘情说”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观念基础上的,体现了感物兴情的中国诗学传统。中国诗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兴”“感兴”“意兴”“情景”“意境”“意象”等,也都是建立
在这一哲学基础上的。比如,贾岛曾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这是将“兴”看成心与物的自然契合和人与物的情感相通的结果。
综上所述,自然不能将“缘情说”与西方文学中那种重视个人和自我的情感学说等同起来。“缘情说”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天与人、主体与客体的情感相通,而不像西方诗歌那样将主体突出出来,将主体情思的倾诉和个人情感表达放在突出的位置。
(摘编自毛宣国《“缘情说”和“性情说”——中国诗学“情”之内涵探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后发现,中国诗学“情”的内涵本质是浪漫主义精神。
B.陆机在《文赋》中强调自然万物和社会百态都能触发诗人感情,并基于此提出了“诗缘情”理论。
C.“缘情说”认为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诗人之情因外物而生,诗人之心与外在世界是感应关系。
D.中国古代诗学家在汉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影响下,提出了“情景”“赋”“意境”等诗学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及了中西方诗歌特点的不同,并且认为以“抒情”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并不准确。
B.“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可作为论据支撑“缘情说”观点。
C.作者将“诗”与“赋”进行了比较,之后对“缘情说”中“情”的两层内涵进行了论述。
D.从贾岛关于“兴”的阐述,可看出“兴”这一诗学概念和“物我相感”的观念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诗歌注重突出个人主体地位,中国古代诗歌侧重把情感和自然社会相联系,这一差异与中西方文化背景相关。
B.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让诗人更重视自我表达,将情感的直接抒发放在突出位置,这是“缘情说”产生的重要原因。
C.孟浩然《秋登南山寄张五》“愁因薄暮起”和岑参《巴南舟中夜市》“见雁思乡信”都体现了“缘情说”理论。
D.本文对诗歌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在论述的过程中,如果能列举出具体的中西方诗歌作品,则更利于读者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技术为标志,CRT技术色彩表现力好,色彩复原度更高,色度更均匀;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平板显示技术主要包括等离子显示(PDP)和液晶显示(LCD)等,平板显示器不同于运用CRT技术的纯平显示器,它更加平坦且重量更轻。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