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940字。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由、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留下的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展现了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
  B.只要有文化自信,就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从而让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
  C.“寻根文学”指的是作家们结合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的文学创作流派。
  D.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和白嘉轩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经典作品和文艺巨匠们的深刻影响。
  B.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中国作家在创作时先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然后兼顾本国传统文化。
  C.新时期,不少中国作家改弦易辙,抛弃了以卡夫卡、福克纳等进行自我的标榜,在不同程
  度上开启了文学上的寻根之旅。
  D.《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虽然不以“寻根文学”著称,但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嚼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日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了《三国志新解》。
  B.唐代诗人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C.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D.宋代文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相较于老版教材大幅增加,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期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微观尽头
  刘慈欣
  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
  这个壮举将在位于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完成。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优雅的白色建筑,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处的隧道中,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但要完成今天的试验还远远不够,只能从西北电网临时调来电力。今天,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这是宇宙大爆炸开始时的能量,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目前已知的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